【学院巡礼】文学院:坚持五育并举 落实立德树人 奋力谱写文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者:庞爱忠发布时间:2025-09-05浏览次数:10

编者按: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贵州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时刻,校党委宣传部在贵大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启 “喜迎党代会、学院发展巡礼” 栏目。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车辙,回望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各学院党委以党建为舵,在人才培养的沃土深耕细作,于科学研究的险峰奋勇攀登,在社会服务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活力,一同感受贵大各学院在奋斗路上奏响的激昂乐章。

贵大新闻网讯(文学院)过去五年,文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引领,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贵州大学文理学院的中国文学系,创建于1942年。2004年贵州大学原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组建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2016年5月贵州大学原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系组建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23年4月,贵州大学原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系组建为贵州大学文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专技岗人员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讲师15人。博士30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学历结构完备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942年开始招生,上世纪90年代初被确定为贵州大学重点学科,2007年被确定为贵州大学品牌专业和省级示范性专业,2008年成功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获贵州大学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7年获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获贵州省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第一名,2019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4年谭德兴院长获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教学名师)。近五年来,学院在党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夯实组织基础

在政治建设方面,学院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委和校党委决策部署。学院党委领导班子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认真落实党务院务公开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在组织建设方面,学院党委持续深化“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师生党支部建设,深入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2021年文学院党委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研究生党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通过制定“红色成绩单”制度和设立“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学院党委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开展2次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会,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与领导责任。通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学生干部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做好政治风险研判,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人才培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学院党委通过开展考研交流会、优秀校友面对面、拔河比赛、红歌会、综合运动会、经典诵读会、原创作品大赛等多元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近五年的“挑战杯”竞赛中,学院每年完成主赛道申报数40余项,获得国家、省级奖项8项;SRT获校级立项每年达30项。同时,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能记、能写、能研”的综合性人才,结合本专业特色,每年开展原创作品大赛并出版学生原创作品集《溪畔清音》,截至2025年已出版八部。

在学风建设方面,学院党委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促进学院的安全稳定。开展晚自习巡查,做好上课出勤考察记录;班主任定期召开学风主题班会;学院领导随堂听课;每年至少召开2次考研经验分享会;至少召开3次就业推进会;每年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新生见面会”“七一表彰大会”,通过优秀党员干部和学生代表分享学习经验等,以多元化形式建设良好学风教风。

科学研究:营造良好氛围,提升科研水平

在科研成果方面,近五年,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CSSCI以上刊物)51篇,出版著作10部,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谭德兴获贵州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贵州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第五届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王伟获贵州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付星星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在科研氛围方面,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教师科研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励教师专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通过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同时,学院还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社会服务: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地方发展

在服务地方上,学院教师积极服务于政府选拔人才和考试命题,多名教师为贵州省考试院命题组专家。语言文字学方向教师服务于西南地区推普,部分教师承担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明茂修教授撰写的《贵州大学多措并举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一文发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为地方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国际交流上,2021年承办首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2024年主办第十一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五年,文学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以下规划。一是在学科建设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力争进入全国前30%,提升学科影响力,为贵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二是在人才培养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措施,培养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等措施,达到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增长2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增长10%。四是在社会服务中,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为地方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编辑: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