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贵大奋进路 | 以“红映溪山”为笔绘育人新篇

发布者:庞爱忠发布时间:2025-09-11浏览次数:10

AI诗词创作的情景剧课堂,到黔东南州剑河县寒武纪岩层里的“金钉子”科研现场;从黔东南州榕江“村超”赛场的田野调查,到宿舍楼内的微党课……在贵州大学,思政教育早已突破传统课堂的边界,以鲜活的实践、创新的模式和深厚的情怀,书写着新时代铸魂育人的精彩篇章。五年来,学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构建起“理论+实践+创新”的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育人答卷。

让理论照进现实 思政课堂活起来

溪山剧场的聚光灯下,一场名为“红色基因传承 多彩文化润心——贵州大学书记校长同上一堂思政课暨毕业党课”的艺术思政课正在精彩上演,这堂融合了情景剧、朗诵、AI互动的思政课,这种“破圈”的课堂设计,源于对传统课堂的创新改革,正是学校“红映溪山”思政品牌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每年吸引了数千名师生参与。思政课早已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行走的思政课”,将理论课堂延伸至田野、工厂和红色遗址,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起来。

“红映溪山·研学行动”“讲学行动”“联学行动”构建起全方位的理论武装体系,该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刊发理论文章200余篇,第九届“高校青年·思想论坛”形成的《溪山青语》文集,红色文化教育新地标党建思政文化中心累计接待师生2.4万余人次,“青春与信仰同行”毕业党课、“开学第一课”等,校领导带头讲授思政课,覆盖学生超10万人次,开展各类宣讲430余场,覆盖学生3万余人次,形成了强大的理论辐射力。“马院+书院”两轮驱动模式,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文化书院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探索思政协同育人新路径。

“博士村长”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用科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药学博士李建专带领团队研发新型杀菌剂,成功将每亩农田用药成本降至4元左右,既为广大农户节省了开支,也为推动山区农业的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注入新的科技动能。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指导团队,带领学生攻克农业科技难题。他强调:“科研不仅要追求创新,更要服务社会。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理想应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

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贵州大学构建起“教学—实践—竞赛—孵化”全链条培养体系。五年来,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该校斩获149个奖项,省级奖项1801个。2023年“挑战杯”竞赛,该校创纪录夺得11个特等奖,创历史新高。

让思政教育有知有味 课程思政融起来

“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实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而行,通过“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贵州大学推动课程思政实现全覆盖。每年立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00余门,涵盖文理工农医等全部学科门类。在《国际战略学》课堂上,该校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杨达将“一带一路”绿色治理研究与课程思政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国际视野;在《普通昆虫学》课堂上,该校农学院教师乙天慈将昆虫文化与生命教育巧妙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两门课程双双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实施大师资”战略,选派百名教师赴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研修,邀请百名专家学者进校指导。“教师工作坊”、思政课研讨、“溪山明道”素质提升工程,共同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育人团队。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该校5名教师斩获2项一等奖,总成绩位居全国第三。

让育人润物无声 社区文化热起来

“一站式”学生社区,让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在17个楼栋党总支、1个实验室党总支架构下,该校“党建+”品牌活动累计开展超270场次。“三长制”管理、党员先锋队、“我为同学办实事”等特色活动,让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无缝衔接。公寓里的“溪山芳林”辅导员工作室,既是办公场所,更是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港湾。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李云说:“这里见证了无数师生共同成长的温馨时刻,成为学生心中温暖的心灵驿站。”

非遗保护与传承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滚山珠”小分队挖掘苗族芦笙舞的非遗生命力,通过现代编排让传统舞蹈焕发新生;“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让经典唱腔回荡校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的《匠心营造——民族走廊建筑遗产教育实践家》获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未来之星”。

“一站式”社区建设中,“七进+”精准化管理和“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坎。易班网络平台贯通线上线下育人路径,提供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一站式服务;“5+1+N”社区思政文化品牌(五项常规活动+一项特色项目+N种创新形式),让理论学习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贵州大学正以“红映溪山”为笔,绘就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壮美画卷。正如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所说:“我们要让每一堂思政课都成为照亮学生青春之路的灯塔,让每一位贵大学子都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韩晓梅 刘利利 杨微)

 

编辑:庞爱忠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